概况介绍

清华大学生物医学交叉研究院(Tsinghua Institute of Multidisciplinary Biomedical Research, Tsinghua University, 简称为TIMBR) 由清华大学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英文名称是National Institute of Biological Sciences, Beijing, NIBS, 以下简称“北生所”)共建,于2018年7月8日下午由清华大学校长邱勇与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所长王晓东代表双方签署共建协议。

共建目标

清华大学生物医学交叉研究院由清华大学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共建。双方将发挥各自学科和人才优势,在人才培养、研究成果转化、体制机制创新、国际交流等方面开展全面合作。双方的合作必将为彼此的发展增添新动能,更为北京科创中心建设作出新贡献。

共建历史

2018年7月8日下午,清华大学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共建协议签约仪式在清华大学主楼举行。北京市委常委、副市长、北生所理事会理事长阴和俊,清华大学校长、北生所理事会副理事长邱勇,北生所所长王晓东出席仪式并致辞。教育部科技司副司长高润生,北京市科委主任、北生所理事会副理事长许强,清华大学副校长杨斌、尤政、王希勤、郑力出席签约仪式。清华大学党委书记陈旭主持签约仪式。

阴和俊表示,清华大学北生所的共建合作,必将为产学研合作提供更加宝贵的经验和示范,必将为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全国科创中心、为首都高质量发展和世界科技强国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邱勇表示,清华大学长期以来在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等方面与北生所有着密切合作,此次清华与北生所共建生物医学交叉研究院,对清华生命科学、医学、药学等相关学科的发展以及对清华大学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均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交叉学科是清华的优势,推动学科交叉是清华科研体制机制改革的重要内容,签署共建协议有利于双方未来的共同发展和提升。王晓东表示,此次北生所和清华大学的深度联合,不只是两个单位的联合,更重要的是理念和目标的深度结合,为了将来更好地实现学科发展和体制探索的共同目标进行共建。




研究院现状

清华大学生物医学交叉研究院/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是中国政府发展生命科学领域,进行科技创新体制改革的重要“试验田”。清华大学生物医学交叉研究院/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的主要任务是探索新的与国际接轨而又符合中国国情的科研运作机制,以国际一流科学家集体为主体,进行原创性基础研究,同时培养优秀科研人才。

清华大学生物医学交叉研究院/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所长负责制。理事会包括科技部、发改委、教育部、卫生部、中科院、自然基金委、北京市政府、中国医学科学院等8个部委。第一届理事会负责筹建北生所,聘任第一届科学指导委员会,并对所长人选进行全球招聘。科学指导委员会是清华大学生物医学交叉研究院/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的学术咨询机构,由理事会聘任国内外著名科学家组成,其主要任务是对研究院院长进行聘任前的学术评估,提出审核意见;对研究院的工作做出阶段性的评估并提出建议。每届科学指导委员会的任期为3年。

清华大学生物医学交叉研究院/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严格筛选实验室主任(PI)。PI享有选择研究领域的学术自由,研究院给予PI稳定的经费支持,使PI能心无旁骛地全心投入科研。在5年聘期内,实验室主任没有任何考核的压力。聘任后满5年,PI的工作将由科学指导委员会根据其学术水平和科研成果进行评审,同时院长结合其研究工作、对研究院的综合贡献和未来发展的需要来决定其是否进入下一期聘任。


清华大学生物医学交叉研究院/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在生命科学多个重要领域进行着原创性研究,包括多种人类致病细菌、病毒和衣原体感染机制、动物社会行为的神经基础、衰老机制、干细胞研究、神经退变、发育和遗传、肿瘤发生机理与治疗、动物细胞自噬机理等。截止2022年12月底,清华大学生物医学交叉研究院/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以通讯作者单位共发表SCI论文644篇,平均影响因子为11.409,在《自然》、《科学》、《细胞》三大国际顶尖科学刊物上共发表论文51科研成果影响力在国内同类研究机构中处于领先地位。

在研究生培养方面,清华大学生物医学交叉研究院/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在国内首推研究生新生轮转实习制度(北大-清华-NIBS),为师生提供双向了解的平台;每年举办学术年会,邀请全球顶尖学者做学术报告,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学习成长环境。博士毕业生中有近7成进入国外著名学府继续深造,2成留在国内科研、事业单位任职,其余进入产业界从事投资、研发、市场或技术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