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BS第二期学生暑期训练计划”系列活动之二: 2006年8月3日中午,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所长、美国科学院院士王晓东博士做命题为“科学研究的方法”的讲座。
   

NIBS第二期学生暑期训练计划”系列活动之二: 2006 年8 月3 日中午 ,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所长、美国科学院院士 王晓东 博士做了命题为“科学研究的方法”的讲座。 王晓东 博士在细胞凋亡生物化学分子机理的研究上做出了突破性的贡献,于2004年被评为美国科学院院士并获得美国科学院分子生物学奖,同年又获得美国癌症研究协会的杰出成就奖,今年又荣获“邵逸夫奖”之生命科学与医学奖。UT Southwestern的校长Kern Wildenthal博士评论说 王晓东 博士荣获“邵逸夫奖”证实了他在国际生物医学科学领域中处于的领先地位。从1995 王晓东 博士建立第一个实验室开始至今他取得了生命科学界瞩目的成就,所有这些成就的取得与 王晓东 博士科学的研究方法是分不开的。    

在讲座中 王晓东 博士结合了一个具体事例,渗透地讲述科学研究的方法。事例讲述了两位年轻的医生通过分析一个小女孩关节皮肤周围出痘的病例,诊断出病人是由于胆固醇过高引发的冠状动脉粥状硬化心脏病,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的假设并利用当时非常尖端的技术证实自己的假设,最后提出移植肝脏可以治疗冠状动脉粥状硬化心脏病的大胆的治疗方案,此方案挽救了无数的心脏病患者的生命;同时拓展开来,两位医生提出了抑制内源性合成胆固醇的合成来防止、治疗心脏病的学说。此原理最终被应用于实践,内源性胆固醇合成抑制剂(Statins Prevent Coronary Heart Disease)问世,据统计,全世界每天有1500万人在服用此药,由此而

带来的社会效益无法估量。结合分析此事例, 王晓东 博士将科学研究的方法最终归为以下九项内容:

1.

选择一个很感兴趣的生物领域。        

2.

把一个复杂的问题简化成一个可以具体研究的问题。        

3.

记录实验现象。        

4.

运用需要的任何技术。        

5.

提出一个假设。        

6.

证实并且修改假设。        

7.

把发现的原理与更加复杂的生物系统理论相适应。        

8.

把科学发现应用于实际。        

9.

继续科学探索。      

在以上九项内容中, 王晓东 博士强调了科学工作者并不能局限地应用现有的技术,要为实验去创造技术,走出根据现有技术做科学的误区。同时, 王晓东 博士指出科学工作者之间的合作非常重要,成功地合作会大大提高实验效率,合作时要遵从尊重、感谢对方所做的工作,从长远角度分析合作的意义,不要计较一时的利益得失的原则。    

讲座结束后,会场掀起了更热烈的气氛。学生们踊跃提出问题, 王晓东 博士风趣、幽默、诚恳地给大家做了解答,并鼓励同学们说:每位科学工作者在科研过程中都会受到挫败,但要拿出屡败屡试、越挫越勇的精神来。    


平等交流